據(jù)11月26日《封面新聞》報道,武漢多家本地房產(chǎn)自媒體稱,地鐵11號線在光谷陸景苑小區(qū)因拆遷遇阻,原本穿越小區(qū)的線路因幾家“釘子戶”而改道。拆除了一半的兩棟樓不再拆除,改為招標翻修復建后重新投入使用。
當?shù)貫榱私ǖ罔F可謂費了一番周折。先是在2019年3月啟動光谷陸景苑小區(qū)的拆遷工作,投入了5億元。拆遷進行到一半后,因少量業(yè)主拒絕簽約,拆遷工作在2020年5月停止,巨額拆遷補償款因此打了水漂。隨著時間推移,拆遷現(xiàn)場垃圾遍地、排水系統(tǒng)堵塞,給居民生活帶來困擾。當?shù)夭块T迫不得已,再次花費幾百萬元,整修已拆除的房屋。
建地鐵、搞拆遷,遇到“釘子戶”是可以預見的。有些拆遷部門為了加快工作進度,往往采取邊拆邊談的方式,一邊拆除房屋,一邊與拆遷戶商談。這樣,未簽約的拆遷戶可能會看到他人簽約,進而抓緊時間與拆遷部門達成協(xié)議;雜亂、骯臟的現(xiàn)場環(huán)境也會促使拆遷戶盡早簽約。然而,在巨額補償款的誘惑下,一些拆遷“釘子戶”甘愿忍受骯臟不堪的居住環(huán)境,死磕到底,不達目的不罷休。一旦雙方陷入僵局,就可能出現(xiàn)拆遷工作停滯,拆遷地段只剩下殘墻斷壁、垃圾遍地、設(shè)施破損的糟糕局面。
拆遷“釘子戶”的出現(xiàn)與拆遷工作不公開、不公正密切相關(guān)。有的拆遷部門采用“各個擊破”的策略,逐一上門與拆遷戶商談,確定補償款,簽訂拆遷合同。因此,每個拆遷戶不知道其他人家的拆遷補償情況,各家的補償標準可能會有所不同。有時,刁鉆、耍橫的拆遷戶可能會獲得比誠實、善良的拆遷戶更高的補償款。這種不公開的補償機制促使一些拆遷戶爭當“釘子戶”,與拆遷部門斗智斗勇,以獲取最大的利益,從而不利于拆遷工作順利推進。
公眾不反對拆遷,反對的是拆遷中的不公與利益受損。因此,拆遷工作應(yīng)當堅持公開、公平、公正的原則。一方面,要公開拆遷標準,讓拆遷戶可以對照標準預估補償金。一旦補償金公平合理,拆遷戶自然會支持和擁護拆遷。另一方面,要增加工作透明度,公開每戶拆遷戶的補償款及明細,確保每個拆遷戶都能得到公平、公正的對待,這樣可以正確引導尚未簽約的拆遷戶。當拆遷“釘子戶”因漫天要價而損害公平和公正,妨礙拆遷工作時,社會輿論會對其產(chǎn)生強大壓力,促使其提出合理的補償要求,從而推動拆遷工作順利進行,而不是成為“釘子戶”,阻礙拆遷,妨礙地鐵建設(shè)。